Provide Chinese Only. |
||
|
||
靜默期是甚麽 ? 靜默期是否一個買入股票的機會 ?2025年10月16日今次致富研究部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何謂靜默期,到底靜默期又會否影響一隻股份的價格表現。投資者又應否把握機會趁低吸納心儀股份 ? 希望今次的內容能夠為各位致富的投資者提供更多有用資訊用作分析股票走勢。
靜默期是甚麽 ? 靜默期是否一個買入股票的機會 ?
今次致富研究部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何謂靜默期,到底靜默期又會否影響一隻股份的價格表現。投資者又應否把握機會趁低吸納心儀股份 ? 希望今次的內容能夠為各位致富的投資者提供更多有用資訊用作分析股票走勢。
港股靜默期(Blackout Period)主要是指上市公司董事在季度業績、中期業績及年度業績前一定時間內,不可以買賣所屬上市公司股份。同時也是指上市公司在業績發布前一段時間會保持靜默,不再發表業務表現更新資料。
除了上市公司董事不能買賣所屬上市公司股份外,上市公司本身回購股份也設有靜默期。據上市規則第十章《對購買及認購的限制》列明,上市公司在得悉內幕消息後,不得在聯交所購回其股份,直至有關消息已公開為止。尤其是上市公司不得在董事會為通過任何年度、半年度、季度或任何其他中期業績舉行的會議日期前一個月回購股份。
因此,投資者會發現平常很多持續回購公司股份的企業,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便是人稱誠哥的前長和主席李嘉誠先生自己或旗下基金會回購自己系內的股份,外資如滙控(5.HK)、友邦(1299.HK),中資巨企如騰訊(700.HK)、阿里(9988.HK)近年也積極參與回購活動,但這些公司亦須遵守上市規則,因此它們也不能避免在靜默期前暫停回購動作。一旦暫停回購,到底會不會短暫影響其股價表現 ? 我們用過去幾年被稱為港股「回購王」的騰訊作為例子,一起看看其股價在靜默期內,業績公布後一個月以及業績後六個月的變化。到底當中的統計數據有沒有為大家提供買入的線索。
截至7月31日,港交所數據顯示合共有212家港股上市公司累計回購股份46.11億股,回購金額達1047.00億港元。其中騰訊以400.43億港元回購金額位列第一,其次是滙控及友邦,回購金額分別為203.33億港元。作為投資者必須知道,股價上落是受供求關係影響,公司回購能夠增加公司股份的需求從而能夠對股價帶來穩定幫助。
以騰訊為例,今年前7個月,公司合共回購股份8888.40萬股,回購總金額達400.43億港元,佔港股公司回購總額的38.25%。自2021年以來,騰訊每年的回購金額均創歷史新高。2021年回購了558.18萬股,回購金額達25.99億港元;2022年回購了1.07億股,回購金額飆升至337.94億港元;2023年回購了1.52億股,回購金額高達494.33億港元;到了2024年,更以回購3.07億股、總額1120.03億港元的成績,繼續成為港股的「回購王」。
騰訊持續回購公司股份成為支撐股價其中一個重要動力,作為投資者,我們以騰訊(700.HK)作為例子,統計該股由2021年第一季至2025年第二季度在靜默期間,業績公布後一個月及業績後六個月的表現,且看騰訊回購股份會為公司股價帶來支持這個理論是否站得住腳。
統計數據發現,過去由2021年第一季至2025年第二季起共17次的靜默期顯示,騰訊股價共有6次上升及11次下跌,下跌次數明顯較上升為多。當然統計次數有所局限(17次),但至少反映在靜默期間股價在缺乏公司回購股價支持下,下跌次數較上升次數為多。在這個場景中,缺乏公司自身回購的情況下,公司股價表現較為疲弱。
至於在公司公布業績後,公司能夠再次作出回購股份的1個月表現,我們的統計是錄得9次上升及8次下跌,上升次數較下跌次數多出1次。然而由於升跌次數未有太大分別,因此並不能作出公司回購必然會令公司股價上升的結論。
至於在公司公布業績後,公司能夠再次作出回購股份的6個月表現,我們的統計是錄得8次上升及8次下跌。然而由於升跌次數一樣,因此並不能作出公司回購必然會令公司股價上升的結論。
結論﹕從以上三個場景來看,回購王騰訊在靜默期內的表現為公司股價帶來負面影響。我們認為,投資者在考慮購入騰訊時,不妨將這個因素考慮在內。從上述統計數據顯示,靜默期的確會為股價帶來負面影響,但從投資角度而言,股價下跌方能為投資者製造入市良機,靜默期或許是為投資者提供一個難能可貴的買入機會。因此我們認為,在騰訊這個案例中,一年四次的靜默期或許能夠為投資者帶來趁低吸納的機會。
免責聲明
上述報告由致富集團(“致富”)之附屬公司致富證券有限公司及/或致富期貨商品有限公司所提供,所載之內容或意見乃根據本公司認為可靠之資料來源來編製,惟本公司並不就此等內容之準確性、完整性及正確性作出明示或默示之保證。上述報告內之所有意見均可在不作另行通知之下作出更改。上述報告的作用純粹為提供資訊,並不應視為對上述報告內提及的任何產品買賣或交易之專業推介、建議、邀請或要約。致富及其附屬公司、僱員及其家屬及有關人士可於任何時間持有、買賣或以市場認可之方式,包括以代理人或當事人對本報告內提及的任何產品進行投資或買賣。投資附帶風險,投資者需注意投資項目之價值可升亦可跌,而過往之表現亦不一定反映未來之表現。投資者進行投資前請尋求獨立之投資意見。致富在法律上均不負責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內資料而蒙受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致富擁有此報告內容之版權,在未獲致富許可前,不得翻印、分發或發行本報告以作任何用途。
< 返回致富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