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vide Chinese Only. |
||
|
|
||
比特幣崩盤,高位累計跌近3成2025年11月25日比特幣(Bitcoin,BTC)作為首個去中心化加密貨幣,自2009年誕生以來,已從邊緣資產變身成為全球機構投資標的,更被投資者比喻為數位黃金。然而,近日市況逆轉,比特幣價格昨晚更跌至8.5萬美元一枚價格,相比起今年內11萬美元以上高位回調高達3成。投資者須留意的是,由於近日美國股市大幅調整,不排除出現短期流動性風險,比特幣價格急跌亦會進一步觸發機構投資者止蝕並形成螺旋式下跌,比特幣價格何時才能夠觸底仍是未知之數。
比特幣崩盤,高位累計跌近3成
比特幣(Bitcoin,BTC)作為首個去中心化加密貨幣,自2009年誕生以來,已從邊緣資產變身成為全球機構投資標的,更被投資者比喻為數位黃金。然而,近日市況逆轉,比特幣價格昨晚更跌至8.5萬美元一枚價格,相比起今年內11萬美元以上高位回調高達3成。投資者須留意的是,由於近日美國股市大幅調整,不排除出現短期流動性風險,比特幣價格急跌亦會進一步觸發機構投資者止蝕並形成螺旋式下跌,比特幣價格何時才能夠觸底仍是未知之數。
今年年初,美國政府批准比特幣ETF交易、加上減半事件令機構資金大舉流入,比特幣市值一度超過1.8兆美元。而比特幣總供應量一直固定在2100萬枚,已開採數量又達到1970萬枚,其稀缺性奠定了其「數位黃金」定位,更讓它成為對沖通脹與貨幣貶值的熱門資產。但近日比特幣價格高處不勝寒,由高位急速回落已經令到機構及散戶重創。到底比特幣現階段正處於正常的調整,還是熊市的開端? 投資者又應該如何把握今次比特幣下跌機會 ?
投資者該如何制定比特幣投資策略?
比特幣價格過往一直異常波動,但自從引入機構投資者後,其波幅已大幅回落,但投資者切勿忘記,歷史上亦曾出現80%以上調整時期,因此風險管理至關重要。
以下是適合不同投資者的建議:
1. 長期持有(HODL)策略:視比特幣為長期價值儲存工具,類似黃金。機構如Strategy即採用此方法,將比特幣納入公司資產負債表,對沖美元貶值。其CEO Michael Saylor建議長期逢低買入比特幣。怕高風險的投資者建議採用平均成本法(DCA,Dollar-Cost Averaging)買入,避免高追低沽。歷史數據顯示,持有超過4年的比特幣投資者幾乎全部獲利。
2. 多元化配置:不要All-in比特幣。可結合比特幣現貨ETF,降低直接持有私鑰風險。對於保守投資者,搭配股票、債券或黃金;進取型可分配20%以上至加密資產。
3. 風險控制:設定止賺止蝕,只用閒錢投資(不超過總資產10-20%)。關注宏觀因素,如聯儲局利率、監管政策(美國親加密氛圍有利)及減半週期(下次2032年)。使用硬體錢包(如Ledger)自管資產,避免交易所風險。
4. 短期交易策略:適合專業者,利用技術分析或期權對沖。但2025年波動率仍高,建議小額操作。
總結而言,比特幣適合長期樂觀者,但需承受超過50%回調風險。投資前須評估自身風險承受力,並分散來源。
截至2025年11月五大比特幣持有者
根據BitInfoCharts、Arkham Intelligence及公開數據,以持有量排序(不含交易所客戶託管資產,聚焦實體擁有者):
1.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比特幣創始人,持有約110萬枚BTC(約佔總供應5%),價值逾千億美元。這些早期挖礦地址自2010年起未動,堪稱「沉睡巨 whale」。
2. BlackRock (iShares Bitcoin Trust ETF):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透過IBIT ETF持有約80-81萬枚BTC,2024年ETF批准後快速累積,代表機構主流化趨勢。
3. Strategy:執行長Michael Saylor領導的公司,持有約64-65萬枚BTC,為最大企業持有者,將比特幣視為主要儲備資產。
4. 美國政府:透過緝獲(如Silk Road和近日的KK園案件)持有約21-22萬枚BTC,為最大主權持有者,多數未出售。
5. Binance(冷錢包實體部分):全球最大交易所,實體持有約55-60萬枚BTC(不計用戶資產),部分用於營運儲備。
免責聲明
上述報告由致富集團(“致富”)之附屬公司致富證券有限公司及/或致富期貨商品有限公司所提供,所載之內容或意見乃根據本公司認為可靠之資料來源來編製,惟本公司並不就此等內容之準確性、完整性及正確性作出明示或默示之保證。上述報告內之所有意見均可在不作另行通知之下作出更改。上述報告的作用純粹為提供資訊,並不應視為對上述報告內提及的任何產品買賣或交易之專業推介、建議、邀請或要約。致富及其附屬公司、僱員及其家屬及有關人士可於任何時間持有、買賣或以市場認可之方式,包括以代理人或當事人對本報告內提及的任何產品進行投資或買賣。投資附帶風險,投資者需注意投資項目之價值可升亦可跌,而過往之表現亦不一定反映未來之表現。投資者進行投資前請尋求獨立之投資意見。致富在法律上均不負責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內資料而蒙受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致富擁有此報告內容之版權,在未獲致富許可前,不得翻印、分發或發行本報告以作任何用途。
< 返回致富研究
|




